古登堡图表描述了双眼注视平均分布的同质信息时所遵循的一般规律。也称为“古登堡法则( Gutenberg rule)”以及“Z形处理模式(the Z pattern of processing)”。

显示媒介被古登堡图表分成了四部分——“主视觉区”、“终端区”、“高闲置区”和“低闲置区”,分别为左上方、右下方、右上方、左下方。

主视觉区 → 高闲置区

低闲置区 → 终端区

西方国家的读者一般会从主要视觉区出发,由左到右、由上到下来观看显示媒介。“方位轴线“是一条水平线,由排成行的元素、文本行或清晰可见的片段所构成。人们每次扫视时都会从“方位轴线“开始,由左到右进行下去。这条路径中不包括高低两个闲置区,只有在视觉上做出特别强调时,人们才可能注意到它们。

对这一路径的服从倾向,被认为是由“阅读引力“造成的。“阅读引力“是一种通过阅读养成的习惯,也就是从左看到右、从上看到下。

古登堡图表的出现要归功于一位熟练的排字工人艾德蒙德·阿诺德(dund Arnold),据说他在20世纪50年代发展出这个概念。

在遵循古登堡图表的版面设计方案中,关键元素应位于左上角(如头条新闻)、中间(新闻图片)和右下角(报社的联系方式)。

有许多设计直接或间接地将古登堡图表作为基础,但它是否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或者直接提升人们的理解力呢?这尚不确定。似乎只有在观看充满文字的信息、平均分布的同质信息,以及空白的页面或界面时,古登堡图表对眼部移动的预测才是准确的。

在其他情况下,设计元素的重要性,以及它的版面与内容,都会引导目光的移动。

当设计方案的元素分布平均、性质相同,或者包含大量文字信息时,设计者可考虑用古登堡图表来协助编排版面与内容。否则,就应该用重要元素与内容来引导人们的目光。


通用设计法则
*为所有设计师提供的一站式参考书与资源宝典*详解常用设计概念,配以图示实例*跨学科跨领域的设计思想、解决方案与创新思维*涵盖平面设计、建筑设计与用户界面设计各领域核心理论不论是举办营销活动、设...
部分节选自《通用设计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