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列效应法则又叫系列位置效应,是指一种记忆现象:在列举项目时,排在最前面与最后面的元素,要比排在中间的更容易让人记住。
人们从清单中回忆项目时,会发生序列效应。排在头、尾的项目,要比排在中间的更容易让人记起来。对排在开头的项目产生加强的回想效果,称为“首位效应”(primacy effect);对排在结尾的项目同样产生加强的回想效果,称为“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
“首位效应”的发生,是因为清单上的起始项目,比起后来的项目,更能有效储存在长期记忆中。“首位效应”的强弱与清单项目呈现的速度有关,当清单中的项目缓慢呈现时,“初始效应”得到加强,因为人们有充足的时间把最前面的项目储存在长期记忆。
“近因效应”的发生,是因为清单上的最后几项还存在工作记忆中,能够轻而易举取得。“时近效应”的强弱跟清单项目呈现的速度无关,但受到时间及附加信息的影响(例如,当人们在最后一个列举项目出现之后,注意力被其他的事情中断,此时“近因效应”就会消失)。不过这样的影响不会发生在“首位效应”上,因为那些项目已经储存在长期记忆里了。
以视觉刺激物来说,早先出现的元素最具有影响力,不但容易让人们回想,还影响到人们对随后浏览的观感;而以听觉刺激物来说,排在项目后端的影响力最大。这些效应也指出一般性的选择偏好,叫做“顺序效应”(order effects)——比起中间的项目,清单上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项目,被选择的概率更高(例如选票上候选人的排列顺序)。
在界面设计中,“首位效应”的应用常见于分段控件与筛选器的设计——把重要性高的内容放在首要位置。我们常常都会记住“精选”、“热门”这类标签,因为它们常常位于首位,也是APP中重要的内容。
“近因效应”常用于需要及时进行反馈的设计界面中,比如点赞、分享、评论、收藏等功能。在设计时需要让用户能够及时的操作这些功能,增强内容粘性,提高互动活性。